漲知識 | 萬圣節?南瓜燈?都起源自愛爾蘭!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碼
繼續在永銘國際官網閱讀文章
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更方便
萬圣節(All Saints' Day)又叫諸圣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圣節前夜(Halloween)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
我們都知道萬圣節要有南瓜燈,要裝扮成恐怖鬼怪,但這是為什么呢?快來跟小編一起漲知識吧!
萬圣節起源
據悉,萬圣節最早可溯的起源是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的新年——薩姆汗節Samhain。這個節日除去迎接新年外,也兼具慶祝豐收的意義。十九世紀萬圣節被逐漸復興成一個世俗節日,并傳播到世界各地。
做為凱爾特人新年的薩姆汗節一般要燃起篝火,人們也會化裝。這些儀式性表達大都基于一種認知:即,在一年由較為光明的一半轉向較為黑暗的一半時,彼世和現世的界限也模糊了。篝火具有凈化作用,而偽裝是為了騙過到訪的靈,讓它們誤以為自己是同類而不傷害自己。占卜、宴會和各種游戲也常常是這個節日的一部分。這一夜人們會吃堅果和蘋果,會挨家挨戶討要食物。而由于偽裝的作用,人們往往會無所顧忌地惡作劇。
南瓜燈由來
關于南瓜燈的由來,有兩種觀點。一是這是凱爾特人的古老傳統,將萬圣節篝火中的余燼帶回家可驅散鬼魂和厄運,于是人們會挖空一個蘿卜做燈籠,以此把未燃盡的篝火帶回家。
另一種觀點把南瓜燈當作亡靈提燈。相傳一位名叫Jack的愛爾蘭人與惡魔約定,他永遠不會下地獄,然而,Jack死后,其靈魂既不能下地獄也不能上天堂,于是他的亡靈只好靠一根小蠟燭指引他在天地間倘佯。在古老的愛爾蘭傳說里,這根小蠟燭是在一根挖空的蘿卜里放著,稱作“Jack Lanterns”,而古老的蘿卜燈演變到今天,則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據說愛爾蘭人移民到美國后,發現南瓜不論從來源和雕刻來說都比蘿卜更勝一籌,于是南瓜就成了萬圣節的寵兒。
不給糖就搗蛋
孩子們在萬圣節挨家敲門要糖的習俗,據說也起源于愛爾蘭。在萬圣節篝火晚會結束后,人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游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同時,人們也會在屋前院后擺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喂足鬼魂而不至于讓它們傷害人畜或者掠奪收成。
這些古早的“傳統”與現在萬圣節人們從事的活動都有相近之處:宴會、化裝、制作南瓜燈、不給糖就搗蛋、吃糖果和蘋果等。
如今,曾經的鬼節已日漸變成了親子的狂歡節。萬圣節在即,今年,你和家人會如何度過這一有趣、快樂的節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