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德國,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掃碼
繼續在永銘國際官網閱讀文章
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更方便
德國媽媽教育孩子的細節——玩游戲也要節約子彈
有一天約翰尼在家里玩游戲,小家伙越戰越勇,捷報頻傳:報告媽媽,我又過了一關!報告媽媽,我換裝備了!
就在這時,瑪麗突然對兒子叫道:“約翰尼將軍,請馬上停止戰斗!”
約翰尼馬上按下暫停鍵將游戲定格,扭過頭來一臉迷茫地望著媽媽。
只見瑪麗臉上毫無笑容、嚴肅地說:“剛才那架飛機,明明一枚導彈就能將它擊落,你為什么要用3枚導彈?你知道一枚導彈的價格是多少?至少300萬馬克?你知道現在世界上還有多少人餓著肚子等待救濟?你……”
約翰尼的臉漲得通紅,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眼看就要大哭起來,可媽媽絲毫沒有妥協的意思。
“打游戲也要節約子彈。”瑪麗堅定地說道,一直到約翰尼低頭認錯并且寫下保證以后打游戲不再浪費時才善罷甘休。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并不是只有中國人才重視孩子的養成教育。正如臺灣著名企業家喻世偉先生所說的那樣,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父母為了培養和鍛煉孩子,往往抓住孩子生活中的過失,隨時隨地進行教育,決不姑息和遷就,因為他們的教育針對性強,很少空談大道理,所以往往更具實效。
【永銘國際】移民專家說:“很多家庭選擇移民,主要原因也是為了孩子的教育,中國有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讓孩子生活在德國這樣一個認真、負責、嚴謹的國家里,想讓他養成壞習慣都難。”
在德國小學4年級就畢業了,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中專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
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
然而,為什么87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呢?
看到這里,筆者對德國人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們的教育方式到底是什么樣呢?
1、師法自然:禁止家長學前對孩子進行知識灌輸。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制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
2、靜態花開:保護孩子的想象力,鼓勵孩子編故事、講故事。支持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讓孩子多留意各種各樣的事物形象,增加表象的積累,豐富頭腦中表象的儲存。
3、殘酷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去“打拼”,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挫折時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
從小學開始,德國人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采用貼近生活和淺顯易懂的方式,教孩子從小遵守社會秩序、具備公德心、愛心和同情心。
【永銘國際】德國項目負責人說道:“在德國學校里沒有華而不實、夸夸其談的口號標語式的宣傳與灌輸,多的是樸實而務實的道理與行為規范,比如說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如何正確分類處理可回收垃圾,如何節省能源和保護環境等等。往往最簡單的事情,卻是培養孩子最好的方式。”